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:“110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”,可提升警力效率
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下雨天没带伞要报警,孩子不服管教要报警,身体不适睡不着觉也要报警……浙江的110接警中心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奇葩报警内容,令人哭笑不得。记者从浙江省公安厅获悉,2017年浙江省公安110报警服务台将改革勤务机制,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。(1月11日新华社)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@法制网刘建国:“有困难找110”、“凡事打110”,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广泛共识,这必然会造成很多无效警情。需要厘清的是,在占比较大的无效警情中,具体的类型和情况到底如何呢?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在全国“110”报警服务台接到的警情中,属求助性质的非警务报警占六七成。那么,像井盖丢了、有人摔倒、超市买到假货等等,都属于该类无效警情。然而,井盖丢了应该找城管部门,有人摔倒应该拨打“120”,超市买到假货应该找工商部门……如此来看,类似的无效警情涌入“110”,并不是群众个人故意、恶意为之,而是没有通过其他渠道予以解决。如此来看,群众面临困难找“110”,正是在于将诉求全部寄予公安部门,并没有对有效警情和无效警情做出甄别。很多无效警情不属于公安职责范围,但群众却非找公安部门,这说明当前群众解决困难的渠道不畅通,如何让无效警情找到合理的纾解渠道,显然至关重要。由此,一方面应该完善和健全恶意谎报警情的追责制度,加大惩处力度,对恶意谎报警情给予严厉的处理和打击;另一方面,应该畅通群众救助服务的专门渠道,给无效警情“另辟蹊径”,确保群众的所有困难都得到妥善解决。不过,值得深思的地方在于,当前群众依然对“110”具有依赖症,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。正因为如此,对于无效警情的处理应当强化宣传教育力度,告知哪些情况可以报警,哪些情况属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处理。同时,其他的职能部门更应该多些责任和担当,强化为民服务意识,从更方便为民服务的角度出发,多出台一些纾解民众困难的措施,让无效警情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,从而真正减少无效警情的发生概率。@工人日报滨兵:各地的无效报警均较为严重,占用了宝贵的报警话务和处警警力资源,有时会使真正处于危险境地的群众得不到及时救助。110将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,浙江不是第一个,河北省就已在全国率先施行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,拨打110电话后,事关非警务的报警警方将不再出警受理;山东淄博警方今后也将不再受理五类非警务报警。多地警方对非警务报警说“不”,对于没有恶意的“无效报警”,警方可以不出警,但仍提供服务,帮群众与服务热线对接。比如,浙江省公安厅与政府部门协调合作,将110原来接报的非警务、非紧急警情推送到12345平台;河北省将非警务报警与公共服务平台分流对接,对于非恶意报警,警方虽不能亲自解决,可以让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部门帮助解决。当然,这需要110提高技术含量,在不影响分内工作的情况下完成。警方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,但依然需要严厉打击恶意报警、扰警事件。不少国家对报假警的惩罚力度不小。在韩国,一经认定是虚假报警,将处以两年以下的监禁,或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;在澳大利亚,打000谎报紧急情况,将会入狱3年,此外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服务令。只有提高恶意报警成本,才更能起到震慑效果。警方应该回归本职工作,着重解决警务,但对于群众的其他困难也可以帮一帮,只不过帮的方式可以不同,比如不必亲自出警,而是将任务接移,让“有困难找警察”依然延续。当然,这需要警方提高服务意识,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配合。@北京晨报刘勋:笔者认为,让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属于经济思维模式下的改革举措,而110报警电话的社会性价值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思维去考量,毕竟110报警电话承担着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兜底义务。无效报警虽然给公安机关造成困扰,但是这些无效报警却给全社会营造了安全感。“有困难找警察”应该是对公安机关社会责任最生动的诠释,每个人对危险的定义判断千差万别,每个人对安全和困难的理解不同,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无效警情。安全感与危险性属于主观性色彩浓厚的词语,因人而异、因时而变,《110接处警工作规则》也未能穷尽列举,在原则性规定外还是设置了兜底性条款,即“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”、“需要公安机关处理的其他紧急求助事项”。显然,任何制度或改革举措都很难给警务业务给出具体明确的范围,所谓无效警情,并非毫无价值,能够给予全社会最大的安全感,就是公安机关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和法律职责。我们不能寄希望每个报警都预示着违法犯罪案件,每个报警人都镇定沉着、表达明确,每个公民都能准确判断危险与困难的客观性质。因此,大量无效警情不能简单地视为公安机关的负担,而应该视为群众的高度信任,如果报警话务资源紧张,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经费投入、利用技术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解决问题,但是任何关于110警务机制的改革,都不能让社会公众产生电话接通难、出警难的担忧,更不能偏离兜底公共安全的法律职责。@番禺日报斯涵涵:我国推出110报警制度已30余年,其间公安干警为了处置危急警情、维护社会安宁立下大功,同时,大量无效报警也让110疲于奔忙,影响出警效率。2017年浙江省公安110报警服务台将改革勤务机制,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,这是梳理几十年的出警实践,依据法律法规,与时俱进改革勤务机制的决定,具有重大意义:“110不受理非警务业务”彰显法律权威。110作为一种特殊的有限公共资源,只有在出现刑事案件、自然灾害、治安灾害事故等“急难危重险”情形下如才能拨打。按照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有关规定,凡无事拨打110电话恶意骚扰、谎报警情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,情节较轻的可处警告、5日以下拘留和500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可处15日以下拘留,并处500元以上罚款;凡恶意拨打110编造爆炸威胁,生化威胁等信息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,触犯《刑法》的,将会受到严惩。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,没有意识到随意拨打、骚扰“110”是违法行为,加之违法成本较低,导致无效报警泛滥成灾,相关法规沦为一纸空文。以至于出现某网络主播通过在线直播,恶意骚扰温州110,博取点击率的恶劣案件。“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”如同大声宣讲、重申相关法规,让人们在拨打之初就明确拨打110的范围及违规后果,减少无效报警,做到有法必依,违法必究,树立法律震慑力。“110不受理非警务业务”有利于树立专业精神。新时代行业分工越来越细,专业人做专业事方能事半功倍。实际上,除了110之外,119、120、12315、12345,供水、供电、城管……如今各种公共服务已经涵盖民生各个方面,让专业人士处理相关行业问题,快速高效,便于公安部门节约警力资源,专注于警务,集中精力打非除恶,为民扶危解难,更能提升专业精神,提高出警效能。华图解析:众所周知,警察的职责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而“110”专线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而专门设立的“生命之线”,然而,就是这样一条承载着很多人生命安全的电话专线,却被一些“奇葩报警”长期占据,据统计,2016年,浙江省公安机关共接各类报警2570余万起,其中无效报警就多达1307万起,占接警总量的近一半。而这样的尴尬局面却不是“一家独秀”,而是普遍存在于全国,这就让本就紧张的警力资源愈发稀缺。虽然说,有事找警察是好事,显示的是老百姓对警察的信任,然而,巨量的无效报警大量占用社会公共资源,使110接警中心不堪重负,更有可能耽误有效警情,使真正处于危险境地的群众得不到及时救助,因此,公安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最大限度减少非警务业务,这样才能保障公共应急救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首先,就需要公安机关加大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,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恶意占用紧急报警通道的严重后果,知晓其利害关系;其次,需要在立法上着力,加大对恶意报警行为的处罚力度;最后,需要积极推进多部门联动协作,做好110平台与,“122”、“119”、“120”、“12345”等政府服务平台的衔接,并整理其功能,让群众遇到困难后只需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得到救助等。只有让警力用在实处,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