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考面试热点:人民网评—准博士“牺牲”在酒桌别止于痛惜
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1月15日晚参加完导师组织的聚餐后,26岁的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史国平倒在宿舍,送医抢救无效死亡。一个多月前,史国平刚被确定保送该校博士生。空面试热点人民网短评@华商报发表陈广江的观点:又喝死人了,这次是个准博士,代价之大、教训之痛,令人扼腕。怪谁呢?组织饭局的导师无疑有责任,一起喝酒的同学也有责任。当然,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史国平应对自己的身体负责。但“酒桌文化”如毒似虎,可轻易将人的理性吞噬殆尽。一个细节是,聚餐刚开始时,史国平用微信对女友说:“今天哪有机会吃,就是喝,坐在老板那一桌。”老板即导师。换言之,这次所谓的聚餐其实就是喝酒,大家心知肚明。近年来,官场酒风被有效遏制,但在其他领域依旧任重道远。准博士醉死导师饭局事件,就是“酒桌文化”对校园和教育进行毒害的又一证明。校方的表现令人遗憾。17日晚,校方发给媒体的通报强调了史国平死亡过程、校方救治措施和15万元人道主义抚恤金,以及猝死的诊断结论,而对“喝酒”一事只字未提,也没有明确校方有什么责任。就是说,校方把此事当成了一个意外,且急于撇干净自身的责任。校方这种回避、卸责的态度是对“酒桌文化”的纵容。春节将至,又是推杯换盏时。悲剧又发,警钟再响,不知能否唤醒那些侥幸者、沉醉者、装睡者。@人民网小蒋随想:职场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“酒精考验”。之所以称为“考验”,意思是喝酒往往不是当事人情愿的,而是不得不喝。这种“不得不”既存在于下级身上,一些上级常常也是“被敬酒”。双方都要表现出“热情洋溢主动”的劲头,很重要的原因是,喝酒被视为上级与下级联谊、下级与上级拉近关系的契机。平日里,一些领导往往正襟危坐,下级与上级的接触比较拘谨。似乎只有在酒桌上,酒过三巡之后,大家晕晕乎乎之际,彼此才能摘下往日的面纱,酒后吐真言,团结在一起。甚至,一些平时办不成的事,在感情拉近、领导处于兴头时,也能敲定。这是一些人在酒桌上“宁伤身体,不伤感情”的原因。一名准博士倒在酒桌之下,令人痛惜。悲剧能否对“不得已贪杯”的人们产生触动?一些地方出台文件,禁称领导为“老板”或“老大”,旨在扭转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,避免把江湖义气带进官场。而透过准博士称导师为老板,说明一些学校的官本位风气同样严重。构建正常的学术与职场氛围,让人与人的关系回归本真,还有许多事要做。